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Copyright www.nengyuan.eeju.com 太平洋能源网版权所有
邮箱:93 96 74 66 9@qq.com
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碳化硅的应用场景十分广阔,包括电动汽车和数据中心、一些太阳能(000591)设计、铁路牵引、风力涡轮机、网格分布与工业和医疗成像等。由于其适合制作高温、高频、抗辐射及大功率器件,更是一度被视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理想材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PE投资机构九鼎投资(600053)在最近的一篇行业研究指出,汽车将是未来碳化硅最大的应用市场,碳化硅在其他多个领域也有一定成熟应用。总体上,市场对高性能的碳化硅功率器件仍保持需求增长状态。作为国内老牌PE投资机构,九鼎投资沿半导体产业链投资了大量细分领域的优秀企业,碳化硅也是其关注的重要投资方向之一。
九鼎投资认为,碳化硅行业有机会诞生更多百亿甚至千亿市值的中国公司。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是碳化硅最大的应用市场,消耗全球约一半的使用量。
但供给侧以美国、欧洲、日本厂商为主。数据显示,意法半导体、英飞凌(Infineon)、Wolfspeed、罗姆(Rohm)和安森美(ON)这五家海外公司,占据了2021年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约90%的份额。
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将促使中国企业优先采购本土自主化的芯片产品。在国产替代的机遇下,哪些碳化硅企业能率先跑出来?九鼎投资对此问题进行了梳理。
沿产业链拆细来看,碳化硅产业链可分为三部分:上游的衬底、外延片;中游的器件;下游的应用。
在碳化硅产业链上游,九鼎投资认为,衬底和外延材料生产商,以及相关的设备制造商均值得关注。
以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为例,该市场规模目前相对较小,有较大的成长空间。相关报告显示,随着通信基础建设和军事应用的需求发展,全球氮化镓射频器件市场规模预计从2019年的7.4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2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的需求量,有望因此获益而持续增长。
相比衬底,目前全球碳化硅外延材料市场的国际巨头市占率更高,基本由Wolfspeed和昭和电工双寡头垄断。
九鼎投资在调研中了解到,外延材料的制约在外延设备。中国外延材料生厂商通常需采购国外外延设备,但价格昂贵且交期长。
包括碳化硅产业在内,在整个半导体行业,重资产的设备环节是最后国产化的。
碳化硅产业链中游的器件环节,以 IDM 模式最为常见,即集合器件设计、制造等多个产业链环节于一体。但也有Fabless模式(只负责器件的电路设计与销售)和Foundry模式(纯代工)。三者各具优劣势:
IDM模式,多环节协同优化,有助于充分发掘技术潜力,但公司规模庞大,管理成本和运营费用较高。
Fabless模式,资产较轻,初始投资规模小,企业运行费用较低,转型相对灵活。但无法与工艺协同优化,难以完成指标严苛的设计,且需要承担各种市场风险。
Foundry模式,不承担由于市场调研不准、产品设计缺陷等决策风险,但投资规模较大,维持生产线正常运作的费用较高,且需要持续投入维持工艺水平。
九鼎投资认为,比起Foundry模式,以IDM和Fabless为运作模式的企业更值得关注。
从公司和人的层面来看,九鼎投资指出,一家优秀的碳化硅企业的关键还包括:
1、持续的技术迭代能力。以碳化硅晶圆制备技术为例,业界已实现2英寸到4英寸和6英寸的过渡,甚至向8英寸转移。可见,碳化硅产业本身处于长期的技术迭代过程中,何况,中国碳化硅企业若想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更要有较强的技术迭代能力,在产品上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
2、前瞻性的战略。碳化硅晶圆尺寸越大,单片面积就越大、边缘浪费更小,单位时间内产出的衬底、外延更多,意味着成本越低。但同时技术难度越大,单条产线的投入也越大。因此,不同产线的比例如何权衡是企业必须思考的。
目前来看,整体而言,碳化硅行业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九鼎投资观察到,目前的市场共识是:碳化硅行业在未来自有其星辰大海,也有机会诞生更多百亿甚至千亿市值的中国公司。中国碳化硅企业只要掌握持续的技术迭代能力、拥有前瞻性的战略就有机会跻身行业前列。只是在此之前,作为投资人,除了信心,我们也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