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Copyright www.nengyuan.eeju.com 太平洋能源网版权所有
邮箱:93 96 74 66 9@qq.com
航拍乡宁县城。新华网 发(乡宁县委宣传部供图)
(相关资料图)
新华网太原7月28日电(王浩庆)曾因煤炭资源富集而有着“煤炭之乡”称号的山西省乡宁县,一度面临交通不畅、产业结构单一等发展困境,被列入山西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近年来,乡宁县立足山区县情,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推动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融合共进,努力闯出一条山区县绿色发展的生态振兴路。
荒山变景区——生态效益逐渐显现
进入暑期,位于乡宁县昌宁镇田家原村的才子庄园内游人如织,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依托绿色资源,打造生态景区,发展乡村旅游,昔日穷困的田家原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在才子庄园,不仅可以住民宿、摘花果,享山野自然之乐,还可以体验诗歌创作、书画写生,开启一场关于古村落文化的研学之旅。
很难想象,20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荒凉的山头。
从1998年起,退休干部郑中午承包荒山,广种“生态树”“绿化树”“经济树”,通过造林绿化,逐步形成固碳、释氧等生态效应。
2013年,郑中午牵头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山上种植小麦、玉米、谷子、杂粮、油菜等作物,吸引了附近不少村民加入。
植树护林25载,荒山秃岭实现美丽蝶变。“暑期和节假日常常一房难求。”郑中午说,才子庄园周边已栽植木材林、经济林近4000亩,修复机耕梯田近1000亩。
青山掩映下的才子庄园。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乡宁县林业局副局长王世泽表示,发展林业产业经济,在修复生态环境、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村民带来了收益,“通过土地流转、林区管护、种植托管、合作社入股等形式,村民可以得租金、挣薪金、赚股金。”
田家原村的变化,只是乡宁寻突破、求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乡宁县林业局数据,乡宁现有森林面积近1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9%,并成功入选山西省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在近期召开的乡宁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县委书记杨建军表示,乡宁正以绿色发展为路径,坚持在绿色转型中促进更大发展,持续培育壮大低碳产业、文旅产业和绿色农业。
从山下的沿黄特色生态观光,到山上的高海拔地区休闲度假,多元化乡村旅游业态引得一批批游客慕名而来。王世泽说,2023年乡宁县还将实施森林抚育和草原修复1.6万亩、营造林1.4万亩,持续厚植生态底色,释放生态红利。
矿山披绿装——绿色转型持续发力
作为全国重要的主焦煤基地,乡宁县境内煤田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
但煤炭开采及洗选加工也带来污染问题。生于煤、兴于煤的同时,如何不困于煤?对此,乡宁加快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煤企向着绿色、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
在山西华宁焦煤有限责任公司土门塔村项目现场,青山环绕之下,层叠的梯田错落有致,传统矿山“灰头土脸”的景象不见踪影。
“原先矿区治理工作粗放,环境破坏现象突出。”华宁焦煤副总工程师冯海军说,现在矿区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和远程控制,还将废渣就地充填,污水、瓦斯全流程处理。
华宁焦煤土门塔村项目现场,部分土地已顺利完成复垦。新华网 王浩庆 摄
近年来,乡宁对不达标的小型煤矿进行取缔整合,并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乡宁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师开功介绍称,矿区土地需经过底土夯实、裂缝充填、土地平整、田坎修筑、土地翻耕等多个步骤方可耕种。土门塔村项目部分土地已顺利完成复垦,进入验收阶段,未来将全部种上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作物。
在加强生态修复的同时,为更好地保障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能,当地煤企也朝着绿色智能化转型。
土门塔村矿区数公里之外,华宁焦煤智能化集控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生产场景,井下的安全生产状况和设备的运行状态一览无余。“90后”工作人员姚亚良说,智能化管控平台可实现排水、供电、通风、煤流运输等各类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动态更新。
山西华宁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化集控中心。新华网 王浩庆 摄
随着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开采能耗逐步降低,人员配置得以简化,井下作业人员从原来的“三班倒”改为“四班倒”。姚亚良透露,“目前使用的AI智能管理平台,可对井下潜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划区管理,区域内一旦出现险情,可第一时间通过鸣笛、亮红灯等方式向工作人员发出预警。”
截至目前,乡宁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达4024亩,其中新增耕地77亩、林地578亩、草地480亩。
师开功说,2023年,乡宁县计划完成5座煤矿4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和1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建设,其中部分煤矿将完成智能化矿井建设。
高山迎远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清爽宜人,连日来,海拔1600余米的乡宁县云丘山景区持续迎来人流高峰。
云丘山景区游人如织。新华网 发(王李荣 摄)
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云丘山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康养度假、民俗体验、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是乡宁县着重打造的文旅康养产业集聚地。
由于气温持续走高,康家坪“80后”村民闫月明的小饭馆生意也越来越红火。2022年7月,闫月明返乡创业,在景区边经营小饭馆,主打特色农家菜。“端午假期每天的流水能有2000多元。一年下来,刨去成本预计也能挣10多万元。”闫月明说,“景区发展日新月异,游客越来越多,我们也跟着受益。”
图为王志刚(前排)在景区内巡检设备。新华网 发(王李荣 摄)
除了背靠景区自主创业,不少村民还成为保安、导游、保洁员、检票员。
尉庄乡南泉村村民王志刚多年来一直在外奔波。2019年,他和妻子吴云娥回到村里,在景区成功上岗。王志刚进入保安队,吴云娥当上了检票员,“每月两人工资加起来近7000元,不比外出打工赚得少,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越来越多的村民像闫月明、王志刚一样尝到了甜头。
2022年,沿黄旅游公路(乡宁段)全线贯通,通用机场项目有序推进。据乡宁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刘玉杰介绍,乡宁县着力构建“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的旅游综合交通体系。眼下,丁石至下川、昱德新至黄河、寨子至驮涧3条旅游公路正在加紧建设。
随着能源革命、数字经济等带来的一系列新机遇,乡宁的发展也进入“快车道”。聚焦产业转型、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领域,乡宁将进一步整合资源,调优布局、调轻结构、调绿底色。
鄂水河畔,青山如黛。这座山区小城正逐“绿”而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加速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