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 > 列表

平安中报点评:暖意明显,核心数据连跌三年后现拐点式增长!

来源:保观    时间:2023-08-30 21:20:17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进入公众号,可点击右上【···】设为星标哦


(相关资料图)

昨日,中国平安披露2023年半年业绩,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819.5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8.41亿元,年化营运ROE达18.2%,集团基本每股营运收益为4.63元。

此外,根据平安在上月公布的保费数据,今年上半年平安实现原保费收入4598.48亿元,同比增长7.18%。从各子公司的情况来看,同比增长最快的是平安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83.46亿,2023年上半年较上年同期增长12.8%;其次是平安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达2862.48亿,同比增长8.7%;平安财产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1541.36亿,同比增长5%。平安养老险是唯一出现保费下滑的子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达111.18亿,同比下滑2.6%。

纵观整份半年报,平安大量核心数据开始出现拐点式的增长,寿险改革的效果开始体现。可以判断的是,在经历了连续三年的行业低谷后,轻装上阵的平安正在逐渐走向下一个上升周期。

1

中报暖意明显:新业务价值拐点式增长,代理人收入同比大增

在此前发布的2022年报中,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曾表示,随着外部环境回暖及寿险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已经看到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在2月增速同比转正,并且在3月继续保持正增长的势头;预期2023年一季度及全年新业务价值可实现正增长。

作为保险公司最核心的数据之一,新业务价值都是市场最为关注的指标。这一指标能够反应保险公司开拓新业务量的能力以及新业务的质量成色。而根据半年报数据,陈心颖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平安寿险与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为259.6亿元,同比大幅度增长45%,而去年全年此项数据为282.2亿元,很明显,今年平安新业务价值这一指标将实现正增长,这也是继2020年以来4年来该项数据首次转正。

新业务价值如此强劲的增长来自于新单的大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个人业务-新业务原保险保费为842.5亿元,去年同期为648.31亿元,同比大增接近30%。这也为平安新业务价值的强劲增长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撑。

而新单的大卖则来自于上半年3.5%停售事件以及平安寿险改革成果显现的影响。

拆分来看,得益于预定利率为3.5%的保险保险产品下架,行业内再度掀起了“炒停售”,而这一次的停售炒作也给行业在短期内带来了巨大的增量,数据显示,人身险行业在1-6月原保费累计收入23276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寿险18670亿元,增速为16.9%。6月单月寿险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2.4%。很明显这样的数据增长已经超出了行业正常复苏所能带来的增量。

作为国内排名靠前的保险公司,停售事件给平安带来的保费增量自然也不在少数,这也在其上半年寿险健康险新业务价值的强劲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其次则要归功于平安在寿险改革中对于代理人队伍的改革,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平安代理人渠道产能大幅提升,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94.3% 。

在经历了过去三年近乎于“痛苦”的代理人队伍改革后,我们终于在2023年的中报中看到了代理人端不少的积极信号。首先是代理人队伍规模的企稳。在2018年代理人队伍见顶141.7万人后,平安的代理人规模便一路下滑,这其中既有行业景气度下降的原因,也有平安主动求变,通过清虚无效人力以提升队伍素质的原因。

数据显示,平安当前代理人队伍规模为37.9万人,同比去年同期51.4万人下降26.3%。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一季报中,当时平安的代理人数量为40.4万人,这就意味着平安代理人队伍规模已接近企稳,下滑速度放缓。

此外,代理人人均收入同样是一个关键指标,这关乎保险行业从业人员的留存意愿以及行业的未来发展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安旗下代理人月均收入为10887元,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6.8%,人均收入增长接近3000元,幅度不可谓不大。尽管保险行业是一个收入差距十分悬殊的行业,但人均收入如此大的提升还是能够反映出行业在复苏,吸引力也在提升。

除了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在今年上半年也交出了十分亮眼的表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安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为28.25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174.7%。而要归功于平安寿险与平安银行通过深化独家代理模式,建立起了一支高学历、年轻化、背景多元化的新优财队伍,目前该团队规模已经超过2000人,通过结合具体场景和用户触达,将保险融入到客户的整个财富管理体系,使得保险销售能力大幅度提高,新业务价值贡献也达到新高。

整体来看,平安内部转型已经接近完成,同时代理人数据以及新业务价值数据的反转基本意味着平安已经告别了过去三年周期低谷,公司基本面已经出现拐点。

2

未来增量朝哪里看:医疗+养老,两条腿提供新引擎

早在几年前,平安就创新推出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将差异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与作为支付方的金融业务无缝结合,为个人及团体客户提供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赋能金融主业。

如今看来,平安“管理式医疗模式”主要呈现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一是保险+健康管理,二是保险+养老。

先来看保险+健康管理,最新数据显示,平安寿险健康管理已服务超1,600万客户,新契约客户中,近70%使用健康管理服务,获得客户广泛欢迎。“平安臻享RUN” 自2021年推出以来,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重点打造 “特色体检、在线问诊、门诊预约协助及陪诊、控糖管理和重疾专案管理” 五大亮点服务。此外,通过新方正集团的医疗健康资产,在北京搭建以平安家庭医生为核心的 “医疗+” 服务体系,为中高端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健康解决方案。

“保险+养老”方面,平安主推的是居家养老与高端养老两条线。

居家养老方面,平安通过通过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医生管家“三位一体管家实现7*24小时在线协助客户,整合医、住、护、食、乐等十大场景服务,构建一站式的居家养老建议解决方案,配合一套服务监督体系,持续优化客户服务体验,帮助长者实现有尊严的居家晚年生活。截至2023年6月末,平安安居家养老服务已先后覆盖全国47个城市,累计超6万名客广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客户整体评价良好。

高端养老方面,2021年5月,中国平安发布“平安臻颐年”康养品牌及首个高端产品线“颐年城”。2022年10月,伴随新产品线“逸享城”正式对外发布,平安臻颐年开启双产品线布局。“颐年城”产品线作为平安臻颐年城市型高品质持续照料康养社区,优先聚焦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的核心区位项目,已在全国逐渐布局。

2023 年2月,伴随着上海颐年城正式对外发布,该产品线已覆盖深圳、广州、上海三个城市,杭州、北京等城市项目也即将加速来临。“逸享城”产品线作为全新臻选型城市旗舰康养社区,致力于布局全国新一线城市。2022 年 10 月,佛山逸享城正式亮相,初步完成大湾区业务布局。未来,将会在苏州、武汉等更多新一线城市持续布局。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表示,“金融是平安的现在时,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而现在,医疗已经是中国平安的现在时。

同时,养老服务的布局和崛起也给平安的增长提供了新动力,一个中国式的“保险+医疗”巨头正在缓缓诞生。

3

产险板块综合成本率提升,

科技板块陆金所业绩承压

产险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平安产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1558.99亿元,同比增长7.8%。2023年上半年,平安产险整体承保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至98.0%,平安在财报中也给出了相关的解释,主要原因在于因车险客户出行需求恢复,以及保证保险业务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造成整体成本波动。其中保证保险业务的原保险保费收入21.88亿元,同比下降79.3%,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影响,小微企业客户的还款压力较大。

科技板块方面,平安主要通过汽车之家、平安健康、金融壹账通、陆金所控股等子公司、联营及合营公司经营科技业务,为生态圈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产生了较强的协同效益。2023年上半年,科技业务实现净利润23.08亿元。

但细分来看,陆金所控股受收入承压、信用损失仍在高位影响,净利润同比下降。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陆金所控股的总收入由2022年上半年的人民币326.04亿元减至2023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93.48亿元,同比下降40.7%;净利润由2022年上半年的人民币82.26亿元减至2023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7.36亿元,同比下降78.9%。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蹚过P2P爆雷潮,硕果仅存的平台之一,陆金所也在大力推进改革。在业绩发布会上,陆金所控股联席CEO计葵生也表示,面对复杂情况,公司主动进行战略调整,坚定推进敏捷运营和成本控制,二季度净利润实现环比增长。其中消费金融业务是陆金所控股半年报的一大亮点。财报显示,截至6月30日,消费金融贷款在陆金所控股新增贷款中占比由一季度24.4%提高到33.5%,消费金融贷款余额由一季度的296亿元增加至328亿元,而不良贷款率则由一季度的2.4%回落至2.2%。未来陆金所发展如何,我们也会持续关注。

尾言:这份财报是对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在2022年报中对平安业绩积极表态的一次验证,直白的说,过去三年保险行业确实非常不容易,平安亦是如此,其内外部都出现了许许多多不稳定的因子。而随着这些不稳定因子的消除,以及内部环境趋向于稳定,我们有理由相信行业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探底时刻”,而这份中报便是力证。

借用当下社交平台十分热门的一句诗词,轻舟已过万重山。希望行业也如这艘轻舟,在未来的发展中,行至更远。

推荐内容